助推高质量产业发展·创投实录|典格通信:以地为基,向“星”而行
时间:2025-10-31

今天,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除了亘古的星辰尽收眼底,还有由一颗颗通信卫星编织成的“星网”。它们如同浩瀚星空中的“移动基站”,让我们随时随地处于网络覆盖之下,实现真正的“永不失联”。

在这场关乎未来通信主导权的太空竞赛中,中国低轨卫星星座已步入大规模组网的关键阶段。而在地面上,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典格通信”)正以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前瞻布局,专注于卫星互联网终端设备研发,为打通星地链路、实现空天一体筑牢基石。  

图片

迎战信号“登天”难题,巧搭“积木”验证链路

2021年,现为典格通信董事长的何玉军正式加入公司。彼时,一个巨大的机遇摆在眼前——当年10月份,典格通信接到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星网”)的首期终端设备研发任务。此时距中国星网成立仅过去六个月,该集团正全力推进低轨卫星建设的统筹布局。

卫星互联网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功能的通信系统。与传统地面基站依赖光纤和铁塔不同,卫星互联网直接将通信节点送入地球轨道,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等显著优势。

其中,低轨卫星互联网(轨道高度200—2000公里)能将网络覆盖从地面二维表面延展到近地三维空间,为偏远山区、海洋、沙漠等长期处于“信号荒漠”的地区提供稳定网络接入。而中国的“星网”就是一个旨在用数万颗卫星将地球“包裹”起来,提供全天候、全球覆盖互联网服务的超级工程。   

中国星网为何选择一家南京企业挑起研发重任?答案藏在技术基因里。

典格通信成立于2014年,始终专注于5G公网、5G专网等无线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简而言之,中国星网的技术路径是‘5G+宽带低轨卫星’,而典格通信长期深耕5G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产业化经验。”何玉军进一步透露,双方此前曾有多次合作,中国星网对公司的5G技术实力高度认可。 

事实上,整个团队已经摩拳擦掌,做了十几年的地面基站,如今要把通信信号发到太空中,这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

不过,团队面临的却是“登天”级别的技术挑战。卫星互联网终端研发有两大核心难题:一是多普勒效应,因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高速相对运动,导致终端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发生偏移,终端必须提前预测并补偿这一偏差;二是高覆盖要求,地面终端需兼容多轨道、多频段,实现频繁、无缝的星间切换,在弱信号条件下完成捕获与跟踪。

没有捷径,唯有创新。团队从最底层搭建系统,没有专用芯片,就用通用芯片替代;缺乏套片支持,便自主编写代码、改造器件。“我们相当于用最基础的器件‘积木’,搭出了一套理论上的太空通信原型,并于2022年成功交付,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何玉军说。

站在最偏远的角落,守望最炽热的梦想

2022年初,随着SpaceX“星链”系统在实战中展现出军事价值,低轨卫星的战略地位空前凸显。自此以后,中国星网低轨卫星建设全面提速,典格通信再次承接设备研制任务。

将理论模型转化为稳定可用的终端设备,是一场实打实的“攻坚战”,只能依靠反复测试、不断试错、持续优化。

为了最大程度模拟真实应用场景,团队远赴铜川、佳木斯、库尔勒等地,建立起一批“星光站”。这些站点分布在不同气候带与地形区,可模拟高温、极寒、沙漠、山地等复杂环境,全面检验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然而,真实的野外环境远比想象中艰苦,站点往往荒无人烟,“野外作业时,偶尔还能看到狼的身影”。尽管如此,这群年轻的工程师仍长期奋战一线,将青春和热情融入每一个研发调试的日夜,在寂静的荒野中默默编织着连接天地的信号网络。

2023年7月,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首次实现了远程测试网络系统与卫星发射中心远程辅助测发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后续组网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三个月后,中国星网实现重大技术跨越:在相距超千公里的距离上,地面5G基站终端首次直接与太空卫星建立双向通信连接。更令人振奋的是,系统成功完成北京、雄安、佳木斯与亚丁湾远洋船只参与的“四方通话”,这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亦属首创,标志着从核心芯片、终端设备到系统组网的全链条技术打通。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典格通信的核心团队正在铜川野外站点进行现场保障。当通话成功的消息传来,整个团队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不少人激动得红了眼眶:站在最偏远的角落,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卫星互联网的里程碑突破。

自2023年起,典格通信全力投入到卫星互联网终端技术攻关,并逐步形成系列化产品成果。

当年,公司第一代终端产品完成研发并逐步实现批量交付,可满足特种场景通信需求。第二代终端产品于2024年12月研制成功,在一代基础上实现低轨、高轨、星网多模兼容,并具备小型化、低功耗、轻量化等优势。

图片

太空新基建浪潮起,“中国方案”驶向深蓝

今年以来,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卫星发射间隔大为缩短,在轨卫星数量快速增长,太空中正织起一张“中国网”。

我国卫星互联网虽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形成以GW星座和千帆星座为代表的两大低轨星座体系,规划发射卫星总量约2.8万颗。

在这场全球卫星互联网“竞速赛”中,从卫星研制、发射服务到地面设备、运营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正在崛起,“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协同共进——前者着力构建基础设施与标准体系,后者则以产业化能力助推技术落地。 

在产业浪潮的推动下,近日,典格通信宣布顺利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机构给予了我们持续的支持,特别是南京本土资本参与程度非常高。他们不仅是投钱,更积极为我们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何玉军表示,资本市场的认可既源于对赛道前景的坚定看好,也蕴含着一份助力“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产业情怀。

南京市创投集团投资一部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国家核心战略加速推进以低轨星座为核心的第三代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典格通信早在2021年就开始了低轨卫星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成为中国星网的首批供应商,并实现星网用户终端的批量交付,在星网协议体制和星地设备联调经验等方面领先同行2–3年。同时,公司搭建了以卫星互联网业务为主体,专网业务和运营商业务为“两翼”的广阔市场拓展模式,具备较强的持续性自我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轮融资后,典格通信将围绕卫星互联网核心业务,加速二代终端在中国星网及垣信卫星体系内的规模化覆盖,并加大相控阵天线、一体化终端产品研发投入。随着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公司也将逐步切入NTN手机直连、车载卫星通信、无人机广域互联等消费端场景。

目前,典格通信正全力投入下一代终端产品的研制工作。该产品对标SpaceX星链商用一体机,高度集成主机、天线及波控单元等功能模块,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完成研制。何玉军展望道:“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推进,我们期待将中国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推向海外市场,为更多地区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在这幅徐徐展开的太空互联网发展蓝图中,典格通信这样的探路者,正凭借技术智慧与产业韧性,成为夯实天地互联的关键地基。当民企创新的微光汇入国家发展的星辰大海,必将照亮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来源:创投集团

审核:薛瑶

发布:尤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