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第一,要么唯一”这一理念正成为新时代创业者的价值共识。然而,面对资源有限、巨头林立的行业格局,新兴企业该如何实现差异化突围?
南京艾迪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技术独特性构筑竞争壁垒,聚焦专用型检测与纯化材料这一细分赛道,走出一条“小而美”的发展路径。
成立三年来,艾迪迈以微球制备技术为核心支点,通过创新研发生命科学自动化检测与纯化整体解决方案,成功打破了进口品牌的技术垄断,解决了传统技术的不足,让“国产普惠”的理想照进现实。
带着“眼睛”去开发,打通医研转化路
石功名,艾迪迈创始人和董事长。在创业这条道路上,他已勇毅前行8年之久。
2016年,在药学专业攻读十余年后,石功名在重庆联合创办艾维迪生物。尽管这家公司成功研发并取证8项体外诊断类产品,累计销售额近五千万元,但在2019年,他仍然选择转让全部股权,退出企业。
“我们的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完成了国产替代的首个案例,却因市场认知不足而陷入发展瓶颈。”回首这段经历,石功名将其视为宝贵的“创业第一课”:要实现国产化的规模替代,仅靠技术突破远远不够,必须同步构建政策洞察力、差异化定位和市场转化力三大支柱,形成技术再创新与商业新落地的良性循环。
2018年底,石功名参加了苏州高新区组织的一场创业路演,带着临时准备的20页PPT参赛,他对获奖并不抱太大期望。当优胜奖名单宣读完毕,却仍未听到自己的项目时,他已经起身准备离场。就在即将走出大门的瞬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主持人宣布他的项目斩获全场最高奖项,当即获得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令现场评委青睐有加的创业项目为“全自动治疗药物监测(TDM)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这也是石功名的博士课题方向。
药物如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药物很“随和”,几乎所有人都能接受;有的药物则很“挑剔”,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挥最佳作用。TDM技术正是扮演着“药物调度师”的角色,通过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分析,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
在中国医疗检验市场,TDM的认知度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患者习惯求诊医师而非药师,这种就医模式导致我国用药有效率偏低。石功名表示:“评委最看重的是这个项目直击行业痛点——既是未被满足的临床刚需,又有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潜力。”
于是,石功名在苏州开启了“二次创业”征程,并将公司命名为“艾迪迈”(ITDM的音译),致力于推动个性化精准用药的创新发展。创业初期,他带领团队初步搭建起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与全自动二维色谱检测技术平台,同时全面推进产品创制和注册取证等工作。
“这次创业,团队采取了‘临床需求导向’的研发模式,从产品设计之初就与医院药剂科建立深度合作。”石功名强调,“我们带着‘眼睛’去开发,接触最真实的终端客户。这让我们精准把握了产品定位、功能需求和价格策略,实现了研发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不再“大炮打蚊子”,重构检测经济学
2022年5月,南京艾迪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被石功名视为企业跃升的关键落子。
“在苏州,我们实现了TDM技术的单点突破;在南京,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微球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和应用开发三大环节,完成从核心技术到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他解释道。
南京独特的创新生态为这一战略转型提供了理想土壤:这里汇聚了丰富的高校资源,能助力企业快速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这里构建了完善的投融资体系,2022年,公司接连获得动平衡资本(南京江宁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旗下机构)的天使轮融资以及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南京市创投集团”)的战略投资,并在2024年初获得宇杉资本、纳微科技天汇微球资本、中鑫资本的Pre-A轮投资。
事实上,扎根南京三年,艾迪迈已建立起显著的技术优势。目前,公司坐拥独特的微球底层制备技术和创新的离在线萃取系统联用多维色谱技术,形成了全方位复杂基质产物的整体纯化与检测解决方案,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了技术、应用、市场渠道等多方位合作。
其中,公司核心产品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是国内诞生的首个可采血管上样、结果输出一体化临床小分子色谱法检测产品。以血液中脂溶性维生素检测为例,传统免疫法仅能测定25-羟基维生素D的总含量,无法区分25-羟基维生素D2和25-羟基维生素D3,需要采用质谱仪检测区分。而艾迪迈的色谱法检测系统同样可以精准区分D2与D3的含量,并且可在8分钟内出结果,从而实现快速诊断、精准用药。
更关键的是,艾迪迈重构了检测经济学。相较于动辄数百万元的质谱仪与上千元的检测费用,国产自研产品成本可控,各级医院均可承受,解决了“用大炮打蚊子”的低性价比现状。目前,公司医疗级产品已被国内各级医疗机构认可使用。
究其原因,公司选择从底层材料研制与应用自动化技术突破。在传统色谱质谱样本前处理中,通常采用柱式固相萃取提取目标物,操作复杂且成本高昂。艾迪迈开创性地采用“微球捕获”技术——将固相萃取微球磁珠化,直接投入样品中“抓取”目标物。这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微米级磁性微球,犹如“自带磁性的微型快递员”,通过磁场操控,能在混合物中“快速分离、精准捕捉”目标物。
技术创新带来了惊人的效率提升:解决了传统柱式固相萃取产品的不足,目标物萃取时间缩短80%,耗材成本大幅下降70%。短短几年时间,艾迪迈便完成从行业新锐到市场领跑者的蜕变,用“换道超车”一举改写生物样本分析行业的竞争格局,公司产品在整个生物样本分析领域得以全面应用,打破了进口厂商的市场垄断。
生命科学国产化,转动增长新飞轮
创新势能持续释放,正转化为强劲的增长动能。自创立以来,艾迪迈已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
石功名用“鸡与蛋”的商业模式生动阐释了公司的发展逻辑:“我们前期通过高性价比设备快速打开市场,目前已在全国数百家医院落地解决方案。随着设备基数的扩大,高毛利耗材的持续销售将形成稳定的现金流。这种‘设备先行、耗材跟进’的模式,确保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持续提升。”
基于“分离纯化”这一核心微球纯化技术,艾迪迈也开始进军生命科学植物生物活性产物提取工业领域。据介绍,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均可分泌囊泡,这些纳米级囊泡既可成为新型药物,也可作为天然药物载体,能在细胞间“运送”有效活性物质。而艾迪迈研发的植物囊泡规模化提取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二步柱纯化工艺,可实现植物囊泡的高纯度、高回收率提取与富集。
艾迪迈将化妆品原料作为商业化突破口,随着2024年年底公司植物囊泡提取生产示范基地的投产,以及与重庆市药植所及得道科技的联合实验室的成立,石功名满怀信心:“植物囊泡提取原料从起步就具备高标准及自我造血能力,这将是公司今年的重点发力板块。”
持续跟踪艾迪迈的南京市创投集团投资三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核心优势为“材料+设备+应用”的一体化创新解决方案模式,在获得创投集团融资后,艾迪迈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市场覆盖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的跨越发展态势,“我们也希望公司持续深化材料与应用的协同创新,推动色谱检测技术在基层医疗的普及,助力中医药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同时探索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品牌。”
对此,石功名感慨万分:“南京市创投集团不仅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更在资源整合、战略赋能方面给予实质性帮助。”石功名介绍道,南京市创投集团协助艾迪迈对接临床资源,优化产品应用场景,并参与艾迪迈发展规划,助力公司加速产品线布局与商业化进程。
随着生命科学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正在崛起。谈及未来发展,石功名以企业核心技术作喻:“微球和囊泡这些微小载体从不因体积受限,始终专注‘让检测纯化更简单’这一核心使命。”艾迪迈也将在生命科学的发展浪潮中乘势而上,通过持续强化“技术磁力”,让技术产品普惠可及,让增长飞轮持续转动。
来源:创投集团
审核:薛瑶
发布:尤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