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1日举行的2021南京创新周开幕式“紫金山创新大会”上,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方毅与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围绕“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政产学研金融合创新体系”展开高端对话,共同探讨政、产、学、研、金如何“拧成一股绳”,汇聚各界创新资源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围绕这一主题,在对话中,李方毅董事长指出:构建政产学研金融合创新体系,核心是为了将科技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痛点打通,共同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高科技的产业化充满不确定性。不同属性、不同阶段的资本也承载不同功能,但共性都是高风险。
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引入,会带来怎样的创新驱动并赋能产业这一问题,肖瑞平教授认为其领衔的医药新研机构是服务于国计民生,相对于其他资本较“热”的医疗领域,一定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关心真正还没有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肖瑞平教授目前所领衔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作为科技与产业精准对接下的典型范例,在南京一众新型研发机构中极具代表性,自2018年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很多科研项目的落地,,围绕“脑成像观象台(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两大方向,已集聚一批成像技术、药物研发、心脏再生等领域专家,共同打造由“脑园”与“药园”协同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谈及何为好的创业生态的过程中,作为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博士表示“创新工场在大概三年前就落地于南京,在南京做了非常多的投资,也找到了很多的创新型的公司,从硅谷的角度来看,在这里看到的确实是一个群聚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最好的投资机构、创业者、高校,还有研发机构都在一个地区的时候,它就能够发挥特别大的作用,所以好的创业生态一定要能提供最好的环境以及最有弹性的政策,这样才能让创业者有所发挥。”
在对话中,嘉宾们共同探讨了从创业生态、资本、人才等角度来看,该如何有效平衡技术的先进性与创业的可持续性这一重要问题。肖瑞平教授从新研机构的角度分析认为一切是人为本,有了真正的核心技术、高端人才,才可以使产业持续,加上生态环境、资本以及政策,特别是来自政府的支持,这一切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完美的创新生态环境。李开复博士则将创新工场定位为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并提出他们的工作不是把钱投出去,而是发掘顶级的项目,然后帮助创业者降低失败的概率,包括寻找人才、帮助找CEO、商业模式,然后对接正确的产业。
集团旗下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与创新工场于2018年共同成立创新工场智能投资基金(基金规模25亿元),目前这支基金一共投资31个项目,累计投资额11.97亿元,包括对肖瑞平所领衔的和其瑞医药(南京)有限公司的投资。
在2021南京创新周启动之时,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已开展多轮“以金融赋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座谈会与调研活动,了解新研机构发展现状和现阶段需求,为推动新研机构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计。目前,通过政府引导和带动,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支持培育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两落地、一融合”落地生根,集聚吸纳产业最新创新理念、资源和成果,助力南京八大产业链质效提升。